在人形机器人量产化、商业化的前夕,本体的重量是很多厂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因为人形机器人对重量极其敏感,每增加 1 公斤自重,其关节负载与能耗将呈几何级增长,从而导致续航缩水等问题,而且过重的机身还会限制其运动的灵活性,阻碍其在家庭服务、工业协作等场景的普及。
所以业内一直以来也在积极寻求机器人轻量化的解决方案。
以特斯拉为例,2023 年 12 月其发布了 Optimus Gen2,较 GEN1 的一大亮点就是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Gen2 重量减轻了 10 kg,达到了 63 kg;2024 年 11 月其发布了 Optimus 新一代灵巧手接抛球演示,特斯拉工程师强调后续工作重点之一便是实现前臂减重。
而且在最近,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V3 设计较 V2 有大幅改进,新一代设计的核心是进一步降本增效,倾向于更轻的身体,更紧凑的设计结构、更易于量产的技术方案。其中对应的一个重点是 PEEK 材料。
从这些不难看出,不管 Optimus 怎么变化,轻量化一直都是他们在发力的方向。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乃大势所趋
轻量化的优势
和人类减肥一样,人形机器人减重天然具备许多优势,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续航能力提高,目前人形机器人可携带的电量有限,在电池的能量密度、技术水平暂时无法实现快速迭代的当下,使用轻量化材料减重能够提升其续航能力,在很多场景中,续航能力就是影响机器人落地效果的关键,比如在一些远程协助、长时间巡逻等任务场景中,续航能力直接影响可用性。
而且轻量化可以降低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惯性,相较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手部、腿部等部位自由度明显提升,对灵活性的要求更高。机器人自身重量大将会导致运动惯性大,既会降低部件的使用寿命,又会影响动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性能方面,机器人减重后的表现也会提升,轻量化的结构能够尽可能地为其他部件设计提供自重余量,比如可以预留更多空间给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等关键组件,便于后续功能的拓展与升级,整体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性能表现。
此外,机器人过重的话对于用户来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而轻量化的人形机器人在发生碰撞时,对人体的伤害更小,也有利于保障人身安全。
轻量化的路径
目前,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的路径大体可以分为结构轻量化和材料轻量化。
结构轻量化通过优化机器人结构形状、尺寸和拓扑来实现减重。例如,采用一体化关节、或者直接减少不必要的外观结构件。该方案无需更换材料,且具有成本低、易实现的优势。在机器人整机重量分布中,关节模组占比较大,结构件次之。
材料轻量化则是通过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替代传统金属,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减重。这些轻量化材料主要为高端工程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镁铝合金。高端工程塑料包含 PEEK、PA、PPS、LCP、TPE、UHMW-PE 等。
以塑代钢,PEEK 材料优势明显
PEEK 材料即聚醚醚酮,是一种半结晶热塑性材料,熔点 343°C,结晶度为 30%,属于特种工程塑料。
相较于金属材料,PEEK 的优势是质量轻、比强度大,在相同重量下,PEEK 的比强度远超传统金属材料,约为钢材的 21 倍、铝合金的 8 倍。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能大幅减轻材料自重,而且绝缘性、耐化学性方面均优于普通金属。
作为一种高分子新材料,PEEK 主要用于替代金属材料,在「以塑代钢」、「轻量化」的大背景下,PEEK 以其优异的性能可以在中高端领域逐步替换金属材料的使用。
而相比其他主要工程塑料,PEEK 的性能全面、优势显著,是公认的性能最好的热塑性材料之一。具体来看,PEEK 更耐高温,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 143℃,熔点在 334℃ 左右,可在 250℃ 长期使用,短期使用温度甚至可达 300℃ 以上。并且其拉伸强度可达 100 MPa 以上,弯曲强度和模量出色,具备良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刚柔并济,在承受复杂应力时不易发生断裂。
耐腐蚀性上,PEEK 对大多数化学试剂具有不错的耐受性,包括有机溶剂、酸碱等,在强腐蚀性的化学环境和复杂的工业介质中,能保持自身性能不受影响。而且其可在 250℃ 的高温条件下保持较高的耐磨性,低摩擦系数和耐磨性使其在制造轴承、齿轮等运动部件时,能有效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此外,PEEK 还具有易于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和切削加工等不错的加工特性。
在人形机器人中,基于减重效果和成本优化的特性,PEEK 主要部件包括肢体骨骼与关节、机械臂、齿轮与链条、轴承与螺栓、传感器和执行器外壳、装饰部件、电池外壳与绝缘部件等。在骨架上,相比金属材料,PEEK 骨架能够减重 40%,同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满足机器人的负载和灵活性需求。
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材料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其性能的上限,在机械强度等性能的表现上,PEEK 非常契合人形机器人的性能需求,是轻量化的首选材料。
此前 Optimus-Gen2 能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减重 10 公斤,主要靠的就是轻量化 PEEK 材料,而 Gen3 轻量化材料将延续该方案,特斯拉计划显著提升 Gen3 中 PEEK 材料的使用比例,覆盖电机、轴承、外壳等更多部件。
量产加速下 PEEK 材料站上风口
在机器人量产化方面,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 7 月的财报会议上表示,今年年底将推出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第 3 版原型机,预估 2026 年开始量产 Optimus,目标 5 年内年生产 100 万台。
同样是在 7 月,国产机器人接连爆出订单,先是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采购的项目总预算为 1.24 亿元(含税)。而后优必选科技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9,051.15 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这也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
大摩此前的报告预测,到 2050 年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的价值将超过 5 万亿美元。并且大摩还提出,最近中国已经出现了几笔大的机器人商业订单,这一事实支撑了他们的观点。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在人形机器人对于轻量化材料需求强烈的背景下,PEEK 材料凭借其轻量化和物理性能方面的优势,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沙利文咨询的相关预测,在假设我国 PEEK 材料主要终端应用产品维持不变的情况下,2022 年至 2027 年,国内 PEEK 材料市场需求量将由 2,334 吨提升至 5,079 吨,对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6.8%。
在人形机器人量产加速,轻量化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PEEK 材料的好日子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