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机器人竞争格局发生巨变,孙正义朝着物理 AI 梦前进。
10 月 8 日,软银集团宣布,已与瑞士 ABB 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以总计 53.7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83 亿元)的价格收购 ABB 的机器人业务。
作为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ABB 在 2024 年的机器人业务单元收入就已经达到了 23 亿美元,占 ABB 总收入的 7%。ABB 首席执行官马腾此前称,ABB 机器人在 2024 年占据全球第二的市场地位。
虽然机器人业务收入和市场地位都很高,但 ABB 还是坚决剥离了这一板块,对此 ABB 表示,剥离该业务可以让公司更专注电气与自动化等核心主营业务,还能让其寻找新的平台去发展。
这次业务板块出售也不是 ABB 的突发性决策,在今年 4 月,ABB 就计划将机器人业务分拆上市。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几年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需求疲软,拖累了集团整体的业务增速。
ABB 机器人业务单元在 2024 年收入 23 亿美元,不过其利润率只有 12.1%,且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的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为 3.29 亿美元,同比下降 39%。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最近两年的工业机器人本土化率也在提高,外来的工业机器人显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据 GGII 预测,2025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 60%。这也给了 ABB 机器人非常大的竞争压力,在增速变慢,利润率偏低的情况下,ABB 剥离机器人业务从而聚焦主业也就不奇怪了。
这笔交易虽然终止了 ABB 机器人业务上市的计划,但软银出手收购对于 ABB 机器人来说也是个不错的结果。Supply Chain Brain 报道援引的瑞士投行 Vontobel 的分析师 Mark Diethelm 观点表示:「ABB 机器人业务部门若独立上市预期价值将低于 40 亿美元。」
软银的报价较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预期价值高出 30% 以上,直接的现金收益也可以让 ABB 更加专注电气与自动化的主业。
53.75 亿美元是孙正义发力物理 AI 的关键一步
对于软银来说,53.75 亿美元收购 ABB 机器人业务也不是接了个别人不要的「包袱」。
早在 2012 年,软银就已经开始着手布局机器人,当时他们用约 1 亿美元收购 Aldebaran,更名为软银机器人集团,此后在 2014 年,陪伴型人形机器人 Pepper 正式诞生,Aldebaran 的全球扩张步伐也在加速。
不过机器人 Pepper 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化落地手段,再加上高昂的硬件成本,Pepper 难以普及。最终在 2020 年,Pepper 被迫停产,在随后的 2022 年,软银放弃了 Aldebaran。
此外,在2017 年,软银还从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手中收购了著名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但不久后软银就出售了 80% 的股权给韩国现代汽车集团。
接连两次在机器人领域不算特别成功的收购,并不代表软银开始转变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态度。
从近几年来软银的布局可以看出,他们在 AI 领域不断发力,先后投资了 OpenAI 等 AI 巨头,仅仅过去 12 个月的时间里,软银就投资了 OpenAI 97 亿美元,并且持有 Arm 芯片的股权,在 AI 领域积蓄了非常不错的实力。
不过在收购 ABB 机器人业务之前,软银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相对来说弱一些。但 53.75 亿美元出手 ABB 机器人之后,孙正义心中的物理 AI 之路终于补齐了短板。
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表示,软银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是物理 AI,他们将与 ABB 机器人一起,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跃进。
在软银收购 ABB 机器人之后,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竞争格局无疑是迎来了历史性的重构。以软银在 AI 领域的布局和 ABB 机器人的技术储备,他们联手瞄准的领域也不太可能只是简单的工业机器人领域。
就像英伟达 CEO 黄仁勋此前所说的那样,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物理 AI。AI 可以进入物理机器,比如机器人。
把人工智能装进机器人,让机器人可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让 AI 真正落地去自主干活的终极目标,这也是整个行业正在去做的事情。
在物理 AI 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的情况下,现在正是各大巨头紧锣密鼓开始布局的阶段。
孙正义已经大手笔入局,下一个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