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里,机器人行业异常不平静,其中最热的事件无疑就是「智元机器人拟入主上纬新材」。
7 月 8 日晚,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以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的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待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智元恒岳」),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
公告显示,本次股份转让价格和要约收购价格均为 7.78 元每股,与公司停牌前股价一致。以此计算,若要约收购全部完成,此次上纬新材控制权交易总价款最高约为 21 亿元。
受上述公告消息影响,上纬新材复牌后收获 4 个「20 cm」涨停,股价从公告前的 7.78 元每股涨至 7 月 14 日的 16.14 元每股,4 个交易日暴涨 107%,最新总市值达 65 亿元。
对于股价连续上涨,上纬新材特别提示,本次交易尚需上市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相关事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可能涉及的其他批准,且尚需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合规性确认意见并在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相关审批程序能否通过及通过时间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本次股份协议转让能否最终完成尚存在不确定性。
本次收购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股份,是智元机器人至今最大的一笔投资。天眼查信息显示,智元机器人的直接对外投资达 27 项,间接投资达 57 项,投资涵盖其他机器人公司和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公司,其中包括灵猴机器人、复兴电机、安努智能、智鼎机器人等。值得一提的是,智元机器人不但对外投资多,融资也已进行过 9 轮。
9 轮融资,估值达 150 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智元机器人成立于 2023 年 2 月,据天眼查信息,截至目前智元机器人已进行过 9 轮融资,估值已达到 150 亿元。而且在在成立的第一年,智元机器人就密集获得 5 轮融资。
2023 年 3 月,公司仅仅成立一个月,智元机器人便完成种子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奇绩创坛联合参与。
4 月,智元机器人开启 A 轮、A+ 融资,鼎晖投资与高榕资本联合注资。
8 月,完成 A++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比亚迪、蓝驰创投等。
12 月,完成 A+++ 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 6 亿元,吸引了比亚迪、BV 百度风投(参与 A+ 轮)、三花控股、高瓴创投(参与天使轮、A 轮后持续追加投资)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
2024 年,智元机器人完成两轮融资,分别在 3 月和 9 月,投资方包括红杉、上汽、蓝驰创投等。
2025 年 3 月,智元机器人完成一轮融资,该轮投资由腾讯领投,另有多家产业方及老股东跟投,包括龙旗科技、卧龙电气、华发集团、蓝驰创投等。
5 月,京东和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了智元机器人最新的一轮融资,红杉资本、上汽创投、TCL 等老股东超额追投。
在产品端,智元构建了机器人「本体 + AI」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并自主训练具身基座大模型。目前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
今年 1 月,第 1,000 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3 月发布的灵犀 X2 已能完成举重、骑自行车等复杂动作;其 7 月新发布的「哪吒」机器人灵犀 X2-N,拥有双形态设计,能在轮式和足式之间自由切换。
为何智元收购上纬新材股份能够引爆资本市场?
其实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这类操作,在资本市场中是比较平常的事情,那为什么智元收购上纬新材股份能够引爆资本市场呢?
首先,行业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今年机器人行业的投融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据华芯资本统计,2025年 1 月至 7 月,中国内地机器人行业共发生 158 起投融资事件,几乎每天就发生一起投融资事件,平均金额总计超 300 亿元人民币,远超过 2024 年全年金额。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以每年 63% 的速度迅速扩张,从今年的 3 亿美元增长到 2030 年的 34 亿美元。报告称,到 2030 年,中国预计将拥有 25.2 万台人形机器人,到 2050 年将增加到 3.02 亿台,占全球人形机器人总量的 30%。
大摩分析师表示,今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开始大规模生产」。
其次,在金额上看,智元拟以 21 亿元收购上纬新材股份,这一数字在机器人行业的收购交易中也堪称大手笔。
本次交易若成功落地,有望成为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新质生产力企业在 A 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同时也将成为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这一操作也有望为其他机器人企业提供参考借鉴。